運釀教練職涯三部曲-專家要做的事:「培養把資源做大的能力」
運釀給你最純粹的精華
證照是讓學員認識你的方式之一,但你還是有其他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專業。許多專業教練運用多年的耕耘和成績證明了自己,但他們對於資源的管控其實才是致使他們成為專業教練的根本原因。
運釀想讓您瞭解的是:
- 專家教練整合資源,解決學員問題,就如醫生轉診心理治療。教練啟動肌肉、連結專家,排解困擾,也需多年經驗培養打磨。
- 哪怕是專家教練,仍需持續學習成長,而不是抱有一套舊觀念教一輩子。
- 未來不管走上什麼道路,職業教練、開班授課也好,都別忘記誠信正直,保持感恩與謙虛的心態。
一份工作做個十幾二十年,姑且不論會多少技術,光是熟練單一技術就足以讓一個人成為專家了 (如果這十幾二十年不斷砥礪進步的話)。
以勒恢復創辦人林冠廷形容,專家如同見山又是山。例如指導一個阿嬤做深蹲,新手教練可能會直接叫阿嬤蹲蹲看,最多針對姿勢的正確與否給予建議;資深教練則會先評估,看阿嬤的膝蓋有沒有偏斜,適不適合深蹲,不僅使用眼睛觀察更透過各種科學儀器看看阿嬤膝蓋是不是內扣5度,胸椎曲線是不是保持略為後凸,呼吸有沒有正確啟動骨盆底肌,動力鏈有沒有從足底三角正確傳遞上來等等;專家教練除了先評估,一樣叫阿嬤蹲蹲看,縱使蹲得歪七扭八也沒有關係,專家教練要求阿嬤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盡量蹲。
這三者有何不同?新手教練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反正先蹲了再說;資深教練有了因材施教的意識,而且手上工具很多,每種都來用看看;專家則是讓阿嬤在可控範圍內盡可能地運動,確保阿嬤不超過自身極限地運動,看起來跟一般教練一樣,但差別在於專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為什麼這麼做同時腦中就在盤算下一步可以怎麼走了。正所謂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,一切都在細節裡。
這種見山又是山的境界,代表著教練在業界的不斷打磨,成為後輩景仰的鑽石級人物。
有無證照已不是重點
在新手教練、資深教練兩個階段,一般來說都會鼓勵教練盡可能考取證照。除了培養專業知識與技能與拓展人脈之外,也是讓自己的履歷看起來更好看,讓學員更放心、願意把自己的身體交給教練。
然而到了專家教練,很多人可能會發現,專家教練做了幾十年,卻沒幾張證照,到底怎麼辦到的?
我們可以大膽推論,該專家教練本身具備非常專業的技能,例如擅長體能訓練,在這個領域持續耕耘,也做出一番成績與口碑,檯面上叫得出名字的選手有不少跟他合作的經驗,甚至能成為國家隊的隨隊教練。這樣的專家,會被要求要有很多證照嗎?想當然是不會,因為他已經用他的實力證明他的能力。
但,這並不是專家教練最大的優勢,因為任憑哪個人持續做同一件事幾十年,都有機會變成專家。專家的優勢,其實是在於對資源的整合能力。
專家要有資源與專業的整合能力
想要成為一個大家口中的專家教練,對於方方面面的掌握都要很足夠。這樣講或許有點抽象,可以以醫生的工作為例:
一個心臟專科醫師,接洽到一個病人,因為胸悶來就診,結果檢查發現病患的心臟好好的沒問題,可是病人卻看起來很痛苦。
這名心臟專科醫師因為曾接觸過心理治療,他知道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也會引起胸悶,因此將該名病患轉診到身心科進行進一步的治療。
換作是一名專家教練,看到一個學員膝蓋舊傷一直好不了,不會兩手一攤表示自己不是物理治療師或是復健科醫師沒辦法幫忙,而是會先從教練角度做能做的事情,例如正確啟動肌肉,放鬆緊繃的部位,強化力量/耐力等,同時連結自己擁有的資源,幫助學員找到對的人(可能是醫師/治療師甚至是做鞋墊的專家!?),從不同面向共同解決學員的困擾。
要能做到這個程度,勢必要有好幾年,甚至十年以上的經歷才有辦法,這也是為什麼可以被稱之為專家的原因。
學海無涯,出路廣闊
先前有提到,專家教練不見得要有很多證照。但這不意味著專家教練無須持續學習。畢竟,新的科學與技術不斷推陳出新,如果專家教練仰仗著自己的專業,而失去了學習的熱忱,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,很快就會被後浪推到沙灘上。
林冠廷建議,任何教練即便是專家等級教練也應該持續進修成長,對於新的知識永遠保持求知慾,這不僅是替自己開拓生涯道路,也是對學員的一種負責任心態。
行業內有句名言:「身為十年教練,你擁有的是十年教練經驗,還是一年經驗用了十年?」
至於職業出路,如果還沒有自己開業,或許可以朝現在很火紅的知識經濟努力,開課當講師,是個不錯的選擇。或是挑戰更高的工作殿堂,例如職業運動隊、奧運代表隊等等。
十年磨一劍,這把劍的鋒利程度,取決於自己多耐心地磨。過程或許不簡單,但相信打磨完成的那天,這把劍將能替自己開疆闢土,創造想都沒想過的機會。但無論你成為什麼樣的專業教練,都別忘記誠信正直,保持感恩與謙虛的心態,做一個抬頭挺胸的教練。